返回 第四百四十九章 、祸不单行  复山河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四百四十九章 、祸不单行[1/1页]

  右路军。

  “报!”

  “提督大人,六十里外发现了大股北虏骑兵,正在向我们这边杀来……”

  收到这个消息,景逸风脸色一变。

  他们可是在长城防线内行军,敌军越过长城,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有收到消息。

  如果不是探马放的远,提前发现了敌军的动向,那就要吃大亏了。

  “传令下去,寻找合适地形扎营,准备迎接敌军来犯!”

  没有时间迟疑,景逸风下达了作战命令。

  野外行军,步兵是跑不过骑兵的。

  想要对抗敌军骑兵,唯有依仗军阵。

  昌平之战,证明了火铳排枪战术,对骑兵有非常强的克制作用。

  如果不是弹药耗尽,舞阳侯所部绝对能够坚持到援兵抵达。

  相比当日舞阳侯率领的勤王大军,右路军的兵力数量更多。

  理论上,北虏想要一口吞下他们,肯定会崩掉大牙。

  可惜天时不在虞军,现在正处于一年中最冷的时候。

  右路军非战斗减员严重,军心士气受到了影响,战斗力遭到严重削弱。

  营地搭建才进行到一半,骑兵的马蹄声,就在耳边响起。

  无需主帅下令,各部兵马自发分成两波。

  一部分人继续搭建营地,一部分人则拿起武器,结阵挡住前方准备迎接敌军冲击。

  站在临时搭建的眺望台上,景逸风不由自主的握紧了双拳。

  理智告诉他,敌军就是冲着他们来的。

  敌军能够迅速越过长城,准确锁定他们的位置,大概率是有叛徒出卖。

  驻守长城一线的官军,虽然名义上是勋贵系的武装,实际上却是以边军将门子弟为主导。

  并非勋贵系不想控制边军,主要是中下层军官匮乏,不得不任用这些将门子弟。

  从全面整军到现在,许多将领上任都不足一年。

  能够修复长城防线,把军队初步训练出来,都算不错了。

  根本来不及梳理内部,把部队凝成一股绳。

  当然,最主要的是大家没学过,不知道该怎么操作。

  大部分勋贵系将领,都是从扬州营走出来的。

  作为一支新建部队,没有那么多的陋习。

  从入伍开始,大家就成长在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中。

  后续的一系列扩军,也都是从头开始组建,少了很多糟心事。

  北上赴任之后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

  为了尽快重建长城防线,新编的各镇部队,吸纳大量的原守军。

  哪怕在训练中,找机会驱逐了一部分人,队伍的纯洁性还是存在严重问题。

  第一次遇上这种问题,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,该怎么进行解决,全靠将领们自己领悟。

  没能锁死走私贸易,就能说明很多问题。

  要么是勋贵系将领,到了北疆之后,被腐化拉下了水,成为走私既得利益集团中的一员。

  要么是对部队的控制力不足,没有能力完全掌控部队。

  无论哪种情况,对右路军来说,都非常不利。

  朝廷对北疆的形势预估,实在是太过乐观,缺乏应急后手。

  “传令下去,让炮兵和火铳手做好准备。

  敌军靠近营地两百米,立即着手火力打击,给他们一个教训!”

  见天际出现敌人骑兵,景逸风当即下达命令。

  转瞬的功夫,北虏骑兵就出现在了眼前。

  万马奔腾的气势,宛如黑云压城。

  终于一道道火光闪现,紧接着轰鸣的炮火声响起。

  炮弹划破了天际,爆炸声撕开了黑云,血与火的交锋成为绝唱。

  ……

  傍晚时分,右路军帅营。

  “提督大人,敌军来势汹汹,怕是不下十万之数。

  我军携带的物资不多,无法长期固守,向朝廷求援吧!”

  宋总兵开口提议道。

  白天的激烈战斗,没有给虞军造成太大伤亡,但消耗的弹药却不少。

  朝廷催的紧,作为一支赶来支援的部队,主要以轻车简从为主。

  除了携带半个多月的口粮,和一些御寒物资,连重型火炮都没有携带。

  “嗯!”

  “不过北虏诡计多端,搞这么大的阵仗,真正的目标未必是我们这支偏师。”

  景逸风揉了揉额头说道。

  敌军白天的攻势,并不猛烈。

  如果真正目标是他们,就该速战速决,在最短时间内吃掉他们。

  拖的时间长了,虞军援兵过来,就前功尽弃了。

  偏偏敌人没有选择这么干,看似来势汹汹,实际上却留有余力。

  更像是通过武力施压,让他们向周边虞军求援,玩一出围点打援。

  “提督大人,现在我们没得选择。

  右路军全是步卒,如果没有援兵的话,就会被敌人困死、饿死、冻死。

  在一马平川的大地上,两条腿是不可能跑赢四条腿的。

  要怪只能怪长城一线的守军废物,大股敌军越过长城,他们居然没有发出预警。

  倘若提前知道敌军动向,我们绝对不会这么被动!”

  一旁的卫总兵忍不住吐槽道。

  猪队友造成的杀伤力,往往比敌人更大。

  右路军陷入困境,主要是敌人来的太快,完全没给他们留下准备时间。

  换成普通虞军,在白天的战斗中,就被敌人打崩了。

  正常情况下,在自家的地盘上行军,很少有人能想到敌人能立即杀到眼皮子底下。

  “来的时候,两位阁老就叮嘱过。

  山西是晋商的大本营,这帮人和北虏勾结的很深。

  当地的官绅商贾,都是走私贸易的既得利益者,他们最不希望北虏被消灭。

  如果不是北虏突然南侵,朝廷已经对这些蛀虫出手了。

  我们这次过来,除了抗击北虏入侵外,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清洗地方上的蛀虫。

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多半是有人觉察到了什么,选择了和北虏勾结。

  眼前的这支北虏大军,估摸着就是这帮叛徒放进来的。

  我们看似是本土作战,实际上遍地都是隐藏的敌人,随时有可能扑上来咬我们一口。

  在接下来的大战中,大家必须提高警惕!”

  景逸风神色凝重的说道。

  在战场上,分清敌我至关重要。

  恰好在平原大地上,同北虏骑兵遭遇,没人设计是不可能的。

  如果正面战场顶不住,少不了要战略转移。

  纵使保不住大军,也要想办法保住军中骨干。

  对大虞朝来说,只要军中的骨干力量在,士兵损失再多都能补充回来。

  相比之下,优秀的基层将领,才是稀缺资源。

  勋贵系的部队,比其他虞军战斗力强,并不是他们这些高层将领能力多逆天。

  真正的优势,在于前面的平叛战争中,大家锻炼出了一支优秀的家丁队伍。

  这些人充当基层的伍长、什长,可以在最短时间内,拉出一支部队。

  在一群老兵的带领下,稍加训练之后,就能形成战斗力。

  昌平大战中损失三个镇,勋贵系就觉得肉疼,不是心痛那几万士卒,而是心痛折损的大量骨干将领。

  如果没有上一次的损失,后续的扩军过程中,将领也不会缺的这么厉害。

  以至于诸多新编部队的战斗力,迟迟无法达到预期水准。

  ……

  临时行宫。

  “陛下,大事不好。”

  “北虏买通守城将领,打开城门,一举夺取了大同府。

  前往大同增援的右路军,猝不及防之下,中了敌军的算计,遭到大量敌军围困。

  右路军携带粮草不多,估摸着要不了多长时间,就能收到景提督的紧急求援信!”

  郑英逸神色慌乱的汇报道。

  锦衣卫不光有监察百官的职责,还有监察四夷的职责,其中自然也包括北虏。

  发生眼前这种事,锦衣卫没有提前上报,无疑是失职的表现。

  不过这种事,也没法进行追责。

  原来的情报网络被摧毁后,新的情报网络才刚刚建立。

  受困于经费,锦衣卫在北疆的情报网络建设,相当于迟缓。

  许多分支机构,都处于空缺状态。

  “什么?”

  “大同府丢了!”

  “右路军遭到围困!”

  永宁帝难以置信的问道。

  坚固无比的大同府,按照正常情况,怎么也能抵挡敌军数月的进攻。

  派出援兵过去,除了加固城防,也有伺机反击的意思。

  结果不光大同沦陷,还连累援兵被困,一下子让虞军在战场上处于了战略劣势。

  “是的,陛下!”

  郑英逸语气坚定的回答道。

  这种要命的消息,他可不认为下面的人敢谎报。

  “砰!”

  得到确切的答案,恼怒的永宁帝,当场掀翻了眼前的桌子。

  “废物!”

  “大同守将是废物!”

  “景逸风也是废物!”

  “通通都是废物!”

  ……

  咆哮的声音响起,营帐内的众人被吓得瑟瑟发抖。

  皇帝如此失态的场面,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。

  不过大家也可以理解。

  以往收到噩耗,那都是下面的大臣在主持大局。

  这一次皇帝御驾亲征,战场上遭遇大败,那就是永宁帝自然的锅。

  无论怎么推卸责任,未来史书上,都会把战败记录在他头上。

  至于下面那些具体负责人,大概率是一笔概况,小卒子没有资格让史官们深入描述。

  顶多给他们加上“无能”、“骄奢淫逸”之类的恶评。

  “陛下,息怒!”

  见皇帝发泄的差不多了,众人才敢开口劝说。

  “息怒!”

  “大同丢了,右路军也危在旦夕,如何让朕不生气?”

  永宁帝一挥衣袖质问道。

  大同这么快沦陷,守将肯定难辞其咎。

  右路军没有按时抵达大同府,那自然是景逸风这位右路军统帅的责任。

  不过作为主帅,他自己才是第一责任人。

  右路军行动迟缓,那是下雪天路滑,属于不可抗力。

  大同府迅速沦陷,同样涉及到了权力纷争。

  按照正常逻辑,战争时期肯定是守将,全权负责城中事务。

  其他官员甭管职位高低,扮演的角色都是辅助。

  偏偏为了加强对边军的控制,在大战爆发前,他下令山西巡抚进入大同节制城中军务。

  最高责任指挥官成了山西巡抚,那么承担主要责任的就是山西巡抚。

  人是他派过去的,现在大同沦陷,自然也要承担相应政治责任。

  对永宁帝来说,现在不光是战场上失利,更是一场政治危机。

  如果处理不好,皇权将遭到重创。

  “陛下,事情已经发生了,当务之急是赶紧救援右路军。

  朝廷已经丢了大同三镇,不能再失去右路军!”

  徐忠恩急忙劝说道。

  永宁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不好当,外界称呼他为内相,实际上他就是一个传话筒。

  永宁帝把权力抓的紧,他能够做主的事情不多。

  扮演着传话人的角色,却要承担“内相”的责任。

  皇帝捅出篓子,他就是背锅侠。

  自永宁帝继位以来,他已经背了不少黑锅。

  好在以往的事,大家都清楚是怎么回事,文武百官也没逮着他咬,这才能平稳过渡。

  这次情况不一样,皇帝御驾亲征一旦失败,政治后果太过严重。

  “召集二品以上朝臣议事,记得别惊扰了两位阁老。”

  永宁帝想了想说道。

  现在的麻烦已经够大了,他不想节外生枝。

  景李二人都在养病,万一收到噩耗直接一命呜呼,乱子就更大啦。

  内心深处,他已经隐隐有些后悔发起这次亲征。

  残酷的现实告诉他,战争不是熟读兵书,就能够搞定的。

  军中遇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,兵书上都没有记载。

  本质上,大虞和以往的封建王朝都不一样。

  尤其是在军事这一块,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  传统的冷兵器玩法,在这个时代,已经掉了队。

  热武器时代带来的最大不同,就是大军对后勤的依赖度,大幅度提高。

 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经验,准备后勤物资,根本无法满足大军的需求。

  “遵旨!”

  众人嘴上答应的响亮,心里却忍不住骂娘。

  以景国良和李原在军中地位,在消息传回来的第一时间,估摸着就收到了情报。

  现在才下旨封锁消息,想要瞒住景李二人,皇帝实在是太看得起他们了。

  话音刚落地,外面就传来了噩耗。

  “陛下,大事不好!”

  “成国公薨了!”

  听到这个消息,永宁帝直接呆立当场。

  最担心的事情,终归还是发生了。

第四百四十九章 、祸不单行[1/1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